*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股票配资app下载排行
新发现助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全程管理。
审核专家:李佳教授
2025年第6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于9月15日拉开帷幕,全球代谢性疾病医疗及科研工作者将齐聚年会,共探学科前沿议题,分享最新学术成果。本次会议中,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李佳教授团队3项原创研究成果通过口头报告首次亮相EASD,内容涵盖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糖尿病听力损伤并发症及住院患者糖尿病治疗策略优化探讨相关研究,全面展现了中国团队在糖尿病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研究对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义,尤为后续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研究一(编号:830)
Comparison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vs capillary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n glycaemic management of hospitalised diabetic patients
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连续血糖监测与动态血糖监测的比较
作者:路永欣(硕士研究生),李佳(教授)
▌背景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CGM与传统指尖血糖监测在住院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重点比较两种监测方式在血糖控制质量、血糖波动特征识别、低血糖事件检出率及临床治疗效率等方面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的327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血糖监测组(CGM组,n=145)和对照组(n=182)。主要研究结局包括:(1)血糖控制参数:平均血糖水平(MBG)、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的时间(TAR)及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2)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变异系数(CV)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3)临床结局指标:各级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总时长。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GM组表现出更优的血糖控制效果:血糖达标时间百分比显著提升(82.3% vs 71.4%,P<0.001),高血糖时间显著降低(14.5% vs 28.6%,P<0.001),平均血糖水平更接近目标范围(7.32 vs 8.64mmol/L,P<0.001)。在血糖波动方面,CGM组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8.80 vs 6.25mmol/L)和变异系数(32% vs 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临床结局指标方面,CGM组住院期间检测到更多1级(131例 vs 55例)和2级低血糖事件(56例 vs 13例)(P<0.001),且血糖达标时间缩短(3天 vs 4天)(P<0.001)。
▌结论
与传统指尖血糖监测系统相比,CGM监测系统具有显著优势:能提供更全面的血糖谱信息,更精准反映血糖波动特征,显著提高无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事件的检出率,并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显著缩短血糖达标时间。这些发现支持将CGM作为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首选监测方法。
★研究二(编号:874)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GLP-1 RA-insulin combination vs insulin-only intensive therapy for hospitalised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GLP-1RA-胰岛素联合疗法与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对比
作者:路永欣(硕士研究生),李佳(教授)
▌背景与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IIT)与胰岛素强化联合GLP-1RA治疗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不同GLP-1RA起始时机对胰岛素剂量调整和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以优化住院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8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IIT+GLP-1RA,n=103)与强化治疗组(单纯IIT,n=265)。经非参数检验校正后,两组基线资料[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年龄]具有可比性。血糖控制指标包括:①强化胰岛素方案最终剂量;②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PG)<7.0mmol/L且餐后2小时血糖(PPG)<10.0mmol/L];③治疗后FPG及PPG水平。将联合治疗组患者按住院期间GLP-1RA的加用时机进一步分为早期(住院时间前1/3)、中期(住院时间中1/3)和晚期(住院时间后1/3),分析起始时机对疗效的影响。
▌结果
疗效对比:联合治疗组胰岛素总用量[29.0(24-44)U vs 32(23.5-42)U,P=0.035]和血糖达标时间[4(3-6)天 vs 5(4-7)天,P=0.01]显著低于强化治疗组,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更优[8.28(7.33-9.64)mmol/L vs 9(7.75-10.60)mmol/L,P<0.001]。起始时机分析:中期起始组胰岛素减量效果最显著(较早期组减少6U),且血糖达标时间最短(4天),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逐渐缓解后GLP-1RA能更好发挥协同效应有关。
▌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联合GLP-1RA可降低T2DM住院患者的胰岛素需求并加速血糖控制,且中期起始GLP-1RA可能是实现最佳降糖效果的时间窗口。
研究三(编号:121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earing loss betwee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opulations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听力损失对比分析
作者:路永欣(硕士研究生),李佳(教授)
▌背景与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849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听力检测并接受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5天或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5天。同期纳入849例非糖尿病门诊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非糖尿病人群听力损失发生例数及发生率。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糖尿病组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72.8%,非糖尿病组为4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标准对所有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年龄分组后发现,非糖尿病人群听力损失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青年组与老年组听力损失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与中年组间听力损失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糖尿病患者相比非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发病更早、发生率更高。需警惕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早期进行听力筛查和诊治可改善预后。
专家点评
李佳教授:
本系列研究围绕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临床问题,从血糖监测技术、药物治疗策略到并发症筛查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探讨。
研究一证实了连续血糖监测(CGM)在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中的显著优势,其全面、动态的血糖信息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血糖波动和无症状低血糖,为CGM在临床推广提供了有力依据。研究二则表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与胰岛素联合治疗不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加快血糖达标时间,尤其首次提出“最佳联合时期即住院中期加药”可能是最佳干预时机,为住院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三进一步揭示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发生更早、比例更高,强调应重视该人群的早期听力筛查与干预。
综上所述,这三项研究从“监测-治疗-并发症”三个维度深化了对糖尿病综合管理的认识。
小结
李佳教授团队这三项研究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糖尿病管理的优化策略,分别在血糖监测、治疗方案和并发症筛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结果表明,CGM可显著提升住院患者血糖监测质量;在此基础上,GLP-1RA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尤其是中期起始方案,能够进一步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加速血糖达标;此外,糖尿病还与听力损失风险显著相关,凸显早期筛查该并发症的重要性。这些发现共同推进了糖尿病从精准监测、优化治疗到并发症预防的全程管理策略。
审核专家
李 佳
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
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主编、参编、参译专著5部
近年主持国家、省部级基金5项 授权专利9项
多次担任大会同声翻译
多份SCI杂志审稿人
责任编辑丨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